熊熊術語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 紀念熊(Anniversary):由歷史悠久的製造商為紀念重要節日所製作的泰迪熊。
  • 手工絲絨(Art Silk Plush,Artificial Silk Plush):以木頭或棉花所製成的人工布料,自1930年代開始運用在泰迪熊身上。
  • 藝術家熊熊(Artist Bear):由個人獨力設計製作的熊熊,有時會藉由別人的協助,以手工完成。
  • 蝙蝠翼鼻(Bat-Wing Nose):一種著名的鼻子縫線方式,狀似蝙蝠之雙翅。
  • 靴釦眼(Boot-Button Eyes):黑色的木製眼睛,後面有金屬框,看起來與舊式的靴釦十分相似。在最早期的泰迪熊身上十分普遍。
  • 粗麻布(Burlap):早期填充玩具所使用的沉重粗布,以印度麻或粗麻編織而成。
  • 賽璐珞(Celluloid):一種由硝酸纖維、醋酸纖維素或樟腦所製成的人工布料。
  • 修整過的毛海(Clipped Mohair):剪短的毛海,通常是在鼻頭或在雙腳上方。
  • 棉絨(Cotton Plush):一種以棉織成的廉價布料,用於二次大戰時期的熊熊上。
  • 棉屑 / 棉替代品(Cotton Waste / Cotton Sub):參閱替代品。
  • 皺摺毛海(Distressed Mohair):將毛海做成古董的樣子,這種手法在熊熊藝術家與製作複製品的廠商之間格外風行。
  • 雙色絨毛(Dual Plush):尖端將過第二種上色處理的毛海。通常也稱作經毛尖處理的毛海。
  • 細刨花 / 木質羊毛(Excelsior / Wood Wool):一種削製成細長薄木片的柔軟混合體,是用來填充的東西。
  • 腳掌(Foot Pads):腳的底部,通常以皮氈或仿造皮製成的。
  • 板球眼(Goo Goo Eyes / Googly Eyes):特別大且圓的眼睛,眼珠會動,可以注視邊邊的地方。
  • 咆哮裝置(Growler):可以發出咆哮聲或吼聲的裝置。
  • 肉峰(Hump):熊背部的一個突起物,由史第夫推出,20世紀初期有許多廠商仿效這種做法。
  • 嵌入的鼻頭(Inset Muzzle):鼻頭與臉分開製成,再嵌入臉裡。
  • 關節連接(Jointed):熊熊有可以活動的手臂、腳與頭。
  • 木棉(Kapok):一種如絲般輕盈的布料,自蠶繭中抽出,用來當作填充物。
  • 橡膠乳(Latex):一種可以用來製作橡膠的天然材質。
  • 限量版(Limited Edition):以限量的方式所生產的泰迪熊,這讓它們格外值得珍藏。
  • 毛海絨(Mohair):最初的毛海絨是以土耳其的安哥拉羊製成,不過今日更可能是羊毛與棉花的混合物。
  • 鼻頭(Muzzle):突出的鼻子前端。
  • 熊掌(Paw Pads):在"手臂"末端的雙掌。
  • 毛絨(Plush):一種裁好的軟毛布,較天鵝絨軟且長。
  • 複製品(Replica):直接模仿古董泰迪熊的仿製品,由原來的工廠所生產,經常使用老式工廠的樣版,通常也以限量方式生產。
  • 仿造皮(Rexine):經光亮處理的皮布或油布,用來製作熊掌,主要使用於二次大戰之後的英國熊熊,表皮常會磨損,只剩下底層的棉絮。
  • 羅德熊(Rod Bear):由史第夫所推出的一種熊熊款式,裡面有鐵絲關節穿過身體。
  • 封蠟(Sealing Wax):一種用來密封文件的蠟,在20世紀初用來黏合泰迪熊的鼻頭。
  • 棒棒熊(Stick Bear):一種小小的、廉價的泰迪熊款式,通常市沒有關節的,在美國大量製造。
  • 替代品或"代物"(Substitute or "Sub"):從製造棉花的工廠所留下的碎屑,在一次大戰之後,其他的材料很難取得,因此推廣作為英國熊熊的填充之用。
  • 懸吊的標籤(Swing Tag):黏附在熊熊身上的標示用紙籤,並且在上面印有詳細的公司資料。
  • 毛尖處理(Tipped):參閱雙色毛絨。
  • 人造鞣皮(Ultrasuede):一種合成的質料,看起來像鞣皮,在美國推廣開來,用來使用在熊掌上。
  • 蹼狀的爪線(Wedded Claw Stitching):爪子縫線,特別是用在美麗索與法尼爾熊熊上,樣子類似蹼掌。
  • 木質羊毛(Wood Wool):參閱細刨花。
  • 是 / 非(Yes / No):一種泰迪熊的款式,由德國廠商蕭科所製,一搖動它的尾巴,它的頭就會上下點或左右搖。
  • 左第熊(Zotty Bear):一種開口的長毛泰迪熊,由史第夫所推出,不過後來被許多廠商仿效。

取自《泰迪熊圖鑑》

< 泰迪熊百科目錄

個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