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台灣黑熊活動習性 | 台灣黑熊生殖育幼 | 台灣黑熊食性 | 台灣黑熊保育現況

台灣黑熊別名:狗熊、月熊、Dumun(原住民布農語音)、Guma(太魯閣語音 )。

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或Sele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的特徵為胸前的V字型斑紋,常出沒於台灣海拔1000公尺—3500公尺的山區,活動範圍可達50平方公里。早在1932年日本探險家掘川安市所著的《台灣哺乳動物圖說》中,就已經出現台灣黑熊的圖版。


型態特徵

台灣黑熊體型粗壯,頭圓頸短,眼小吻長,臀圓尾短。體重約50~200公斤,體長120~180公分。黑熊全身被以粗糙但極富光澤的黑色毛髮,頸部附近的毛特別長,可超過10公分,下頦前端白色,而最大的特徵便是胸前的黃白色V字形或新月形斑紋。


地理分佈

根據早期的記錄,台灣黑熊曾經廣泛地分佈於台灣低至高海拔的森林地帶;除了中央山脈之外,黑熊亦可發現於海拔約100公尺至1000公尺的海岸山脈。


但是由於過去數十年來的各種人為開發活動,台灣很多較大型的哺乳動物,包括黑熊在內,皆被迫限於偏遠且地形崎嶇陡峭、人為活動較少的地區活動。現今台灣黑熊的野外族群不僅減少,而且分佈範圍也大為縮小,只可惜我們並沒有足夠的資料來顯示此物種目前在本島的實際分佈狀況。初步的觀察顯示,黑熊似乎較常活動於人類狩獵活動較為稀少的中央山脈偏遠山區;至於海岸山脈,則已有一段時間沒有目擊黑熊的記錄了。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台灣黑熊保育網授權使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黃美秀)


< 熊科研究保育頁

個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