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活動習性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台灣黑熊活動習性 | 台灣黑熊生殖育幼 | 台灣黑熊食性 | 台灣黑熊保育現況

根據在玉山國家公園無線電追蹤黑熊的研究資料顯示,分佈於中、低海拔的台灣黑熊沒有冬眠的現象,終年活動。黑熊一般沒有固定的居所,常是走到哪兒就在哪兒休息。休息時,有時就直接趴臥於地上,有時也會選擇較為隱蔽、可遮風避雨的大樹根下或石洞內落腳。   


有別於世界上的其他熊類,台灣黑熊有十分特殊的築巢行為。黑熊會將芒草,偶或使用其他樹枝,壓折並編折成似碗的形狀,中間凹陷,外觀上像是個大鳥巢。熊窩的外徑為80至150公分,內徑60至100公分不等。至今熊窩的功能尚不清楚,推測或許可以增加動物休息的舒適度,並提供遮蔽和保護作用之外,根據有豐富狩獵經驗的原住民表示,熊窩也可能提供黑熊埋伏於獵物出現頻繁的地點,有利撲捉獵物。


台灣黑熊主要於白晝活動,但是夜間也可以活動。各季節平均每日活動的頻度超過45%;夏季和秋季的活動量增加,約為60%。值秋、冬季殼斗(即櫟實)產量豐盛時,黑熊夜間的活動頻度也常會增高。


活動範圍是動物進行覓食、生殖等活動所使用的空間。黑熊的活動範圍廣大,雄性個體的活動範圍通常大於雌性。由無線電追蹤繫掛發報器的黑熊的資料顯示,黑熊的年活動範圍廣大,為27至202平方公里不等,最大者甚至相當於玉山國家公園面積的五分之一。這些黑熊活動範圍最長的直徑,從12至34公里 不等,平均為25公里,此值大於從玉山國家公園的中心點至邊界的距離(玉山國家公園最大長度約45公里)。這表示居住於園區內的黑熊,可輕易地移動至國家公園以外的範圍,這也可以由至少有4隻無線電追蹤的黑熊曾移動至國家公園以外區域的記錄證實。


事實上,在保護區外圍附近的區域,非法的人類狩獵活動一般比在保護區之內要高,故黑熊在此遭遇不測的機率也應該比較高。這似乎也可以部分解釋研究人員在玉山國家公園內捕捉繫放的15隻黑熊之中,有8隻有斷掌或斷趾的現象,這是黑熊曾經誤中獵人陷阱再逃脫所留下的證據。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台灣黑熊保育網授權使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黃美秀)


< 台灣黑熊 | 熊科研究保育頁

個人工具